文/宋会强
“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搬来新居处不久,每天一大早,从我居住的乡驻地社区居民楼相邻的村庄巷子里,都会传来这样有节奏感敲打梆子的声音,相信睡**的人会被叫醒。
先说现在的胡同、巷子,应该称之为街道更为合适,过去传统的巷子、胡同,沙土路,两边是石头砌起的低矮房子,曲里拐弯,很少有直的。我见过最窄的巷子,两个人对面行走相遇时,若是穿着棉衣恐怕需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而且还是个拐弯,有小推车的年代肯定过不去,需要转路。而现在呢?依靠党的好政策,农民钱包也鼓了,或异地**,或改造重建,房子高大、宽敞、整洁,街道笔直,又是硬化地面,似乎失去了巷子、胡同的原始意义。
传来的阵阵梆子声,我感到奇怪,过去老家卖豆腐可不是这样的方式,而是吆喝“卖豆腐咾”,口语习惯的叫卖声,似乎两个字更具有影响力,于是就变成了“豆fáo(汉语拼音并没有这个发音)”,后边一群小孩会跟着起哄“卖不了给狗吃咾”,这是个别大人唆使小孩的恶作剧。
趁着“割豆腐”(当地买豆腐的称谓)的机会,我了解了这梆子声的缘由。卖豆腐的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本地人,前几年在大连打工,这几年岁数大了,不想在外地奔波了,就回到了老家做豆腐,并把在大连学到的敲梆子用上了。当然现在是录音的喇叭,在家录好音,出门放开喇叭就行,不再用嗓子喊叫。
这让我想起了1991年我在淄川学习发现的同样的声音。当时,我参加了山东省煤炭系统高级技工培训班,设在淄博矿务局技工学校(现山东煤炭技术学院),学校在淄川区洪山镇,东面二三里路就是清代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蒲家庄。学校周围厂矿企业较多,一大早,街头巷尾不断传来这种卖豆腐敲梆子的声音,那是真敲,还没有现在的录音喇叭。后来了解到,在我省济南、淄博一带,卖豆腐都是这种方式。
关于卖豆腐的敲梆子,网上有一个民间故事。
说是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易州有个州官姓窦名福。按当时的规定,县太爷的名字只有自己的父母能叫,其他人绝对不许叫。如果其他人叫了县太爷的名字,那就是犯了清朝的戒律,要打四十大板。
一天,一个不知道州官姓名的农民进城卖豆腐,当他走到衙门口吆喝“卖豆腐”时,被把门的差役听到了,当即被抓紧了公堂。州官窦福把惊堂木一拍:“堂下跪的什么人?”“回老爷的话,我是卖豆腐的。”州官窦福把脸一沉怒气冲冲地说:“大胆的奴才,你卖什么不行,却偏偏卖我。拉下去,给我重打四十大板!”
差役们按照按照州官的旨意,将卖豆腐的农民重打了四十大板,直打的这个农民皮开肉绽。打完之后,推出了公堂。卖豆腐的农民回到家里,把挨打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人。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易州城乡。从此,卖豆腐的人们就再不敢用嘴吆喝“卖豆腐”了,便找木匠用枣木、桑木、桃木、槐木等硬木凿梆子,用敲梆子的声音代替了吆喝。这就是卖豆腐敲梆子的由来。
民间故事毕竟有编撰的成分,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在没有录音喇叭的年代,敲梆子要比吆喝省力多了,这应该是发明敲梆子卖豆腐者的初衷。
豆腐,在尚未温饱的年月,只有在过年时才做,几乎每家都做,虽然过去的大豆不多,但过年拿出十斤八斤的还在承受范围内,既可以自己吃,还可以招待客人,现在上了些年纪的老人仍在传承这个风俗。
过去的年月,“三夏”“三秋”是农村最忙的的时候,没有空做饭做菜,豆腐也是很畅销的。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西面的天宝乡(现已并入棋山镇)一时兴起做豆腐成风,卖豆腐的队伍骑着自行车二三十里地来我们老家几十个村庄,经常见到一个村里有好几个人在卖豆腐。后来,极可能是外出打工去了,这一卖豆腐的风景消失了。
有一个有关豆腐的俗语“夜里想了千条路,醒来还是卖豆腐”,常见于老人教育年轻人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由老家每天早晨都会传来的敲梆子声,我想起了近几十年来人们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
老家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大规模地外出打工了,几个人或是更多的人先在当地扎下了脚,你带我,我带你,同乡人越来越多,正是他们在外地学到了许多优秀的东西,去伪存真,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我的一位临沂籍的中专同学,毕业后我们工作在一个单位。80年代初结婚,我去了他家,给写了请柬,是用对子纸用毛笔写的。几十年过去了,同学父亲的名字至今我还记得,不是我的记性多么好,而是我头一次见到。婚宴上,新人敬酒的仪式当时就有了,传到我的老家也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了。只是婚宴上菜前的四个点心盘,至今也没有在老家时行下来。其时,老家请酒盛菜还是用碗,不是有“八大碗”的说法嘛?用盘子的就很显档次了。写请柬、用盘子、婚宴敬酒的风俗传到老家已是一二十年后的事了。
煎饼本来是沂蒙山区周围的食品,现在的煎饼果子成为了遍布全国各地城乡的普遍食品
前几年我在北京朝阳区,还发现一家老家莒县人开办的羊肉馆。
同样,我的住处一个偏远山村乡镇驻地,也有“兰州拉面”“黄焖鸡”等连锁店。
……
虽然自己的学习、工作范围和生活经历有限,上述的事例也足以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在物质、精神方面已是南北相通,东西交融,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相互包容,相互融合,正是当今社会的包容、开放,人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进步与发展。
作者简介:宋会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乡情往事》《且行且记》。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学费是多少钱安徽兴鹏科技学校地址在哪里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网站网址吉首职业技术学校都是什么专业_吉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大专吗桂林成人中等专业学校_桂林电子学校学费在安徽读计算机动画专业可以去哪些学校2023年蚌埠电子商务专业中专学校哪所好阜阳2023年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哪所学校好